时光穿梭,从老照片读懂燕山石化

来源: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也是燕山石化成立49周年 回望一路走来 才知道现在成果得来不易 时光穿梭 让我们翻开这恢弘的石化史诗 在老照片中读懂燕山石化 1970年7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决定成立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对分布在燕山地区分属于北京市、石油部、化工部的几家炼油化工企业和科研、建设单位进行统一领导。这一事件被认定为燕山石化公司正式成立的标志,燕山石化也将每年的7月20日,确定为厂庆纪念日。其实,燕山石化创业起始点还要更早,一直提前到1967年5月东方红炼油厂第一支建设队伍在大房山下扎营的那一天。 创业艰难 ?玉汝于成 下卸混凝土 铺设输水管线 参加炼油厂一期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进行土建技术交流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已经酝酿在北京地区建设一座旨在向首都北京供应车用汽柴油的大型炼油厂,结束北京地区的成品油供应需要从全国各地调运的历史。到1967年初,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石油部提交的在北京建设一座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的炼油厂的规划,当年5月第一批建设者到达大房山下,燕山石化奠基创业的大幕由此拉开。经过勘探、选址、设计,1967年8月,东方红炼油厂破土动工,经过数千人夜以继日的奋战,到1969年9月,东方红炼油厂第一期工程三套装置——蒸馏、减粘、催化裂化装置相继投产,使首都北京在新中国成立20周年之际,终于用上本地生产的汽柴油。 冒雨夜战 一氧化碳锅炉基础浇筑 在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国庆大典上,东方红炼油厂派出了一个职工方阵和一辆彩车参加国庆游行,接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检阅。那是创业一代燕山石化人的骄傲,也是那一代石化工人的骄傲,这骄傲化作奋斗的基因,流淌在燕山石化的文化血脉中。 开山凿石修建管廊 催化裂化装置施工现场 为了综合利用炼油中副产品,在东方红炼油厂建设中或投产后不久,向阳化工厂(产品为聚丙烯、苯酚丙酮)、胜利化工厂(产品为合成橡胶)、曙光化工厂(产品为润滑油、烷基苯)、东风化工厂(产品为化肥)相继兴建,这才使中央和北京市最终决定组建北京石油化工总厂。期间,从1969年11月到1972年9月,东方红炼油厂完成了第二期工程建设,共建成丙烷脱沥青、铂重整、酮苯脱蜡、酮苯脱油、分子筛脱腊、润滑油加氢、石蜡成型等七套装置,炼油系统产品链构建初步完成,燕山石化业已具备炼化一体化石油化工基地的雏形。 工人们在催化三机厂房讨论设备安装方法 减粘装置基本建成 创业初期,工作和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第一批建设者来到燕山的时候,大房山下是一片荒山野岭,零散分布着几个山村。在村外驻扎的职工住的是帐篷、木板房,甚至是地窝子;吃的是定量的粗粮。但是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党员群众热情高涨,在“工业学大庆”的热潮中,来自祖国各地的第一代燕山石化人,以“看来发展我国石油工业,还要革命加拼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大庆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以及“为社会主义作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豪迈气概,艰苦创业,奉献拼搏,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 1969年10月1日,东炼彩车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的检阅。 施工建设机械设备不够,处处要靠人拉肩扛。前辈们用双手、用血肉之躯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同时孕育和初步形成了燕山石化企业文化的最基本的核心元素。这些核心元素包括:革命加拼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奉献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过硬作风,五湖四海、团结一致的大局意识,爱党、爱国、振兴中华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就是燕山石化人的初心! 发展壮大 ?勇攀高峰 燕山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动员大会会场 1976年初,工人采用斜拉吊装的方式进行设备吊装 被誉为“五朵金花”的五名女焊工 乙烯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燕山石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投产前夕,中国的全部乙烯产量仅为6万吨。而当时美国的乙烯年产量达到了2000万吨。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毛泽东主席圈阅,决定燕山石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上马建设的文件正式生效。1973年8月29日燕山石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动工建设,装置的技术及设备的来源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乙烯生产技术。项目包括30万吨/年乙烯、18万吨/年高压聚乙烯、8万吨/年聚丙烯、10万吨/年脱烷基制苯、6万吨/年乙二醇等14套化工装置。1976年5月8日,30万吨乙烯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这是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后上海石化、大庆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均按照燕山石化的模式成功建设了30万吨/年乙烯装置,将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大厦打造了一根坚固的支柱。 在3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设、开工过程中,燕山石化培养了一支敢打硬仗、擅打硬仗的化建队伍,涌现出一批像“五朵金花”那样的劳动能手,成长起一批年富力强、视野开阔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奠定了燕山石化在业界首屈一指的领衔地位。 4具球罐基本建成 丙烯精馏塔吊装现场 乙烯装置纵横交错的物料管线 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燕山石化又对30万吨乙烯/年装置进行了两轮技术改造,使其乙烯产能提升至80万吨以上,生产技术始终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燕山石化两轮乙烯改造得到了中央和业界的高度评价。第一轮乙烯改造总投资27亿元,工期27个月,生产能力提升50%,而投资仅为新建同等生产能力装置的一半,创造了大型工业装置升级改造的经典案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这样评价燕化乙烯首轮改造工程——燕化乙烯改扩建工程,在建设思想、建设模式和建设方法上有了创造性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0万吨乙烯装置改扩建即将建设完成的裂解新区 裂解炉一角 在乙烯装置升级改造期间,燕山石化又对炼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了200万吨重油催化、60万吨联合重整、100万吨加氢联合;化工系统新建了20万吨聚丙烯、20万吨高压聚乙烯,以及国内第一套3万吨丁基橡胶装置,燕山石化公司的生产链、生产技术和资源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2001年8月22日,国内同类装置最大的工艺塔DA-103N新急冷塔整体平移成功。该塔高48.75米,直径11米,重达736吨,平移距离为13.21米。 第二轮改扩建后的乙烯装置 随着企业的建设完善和改革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燕山石化开始自觉建设并改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公司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在全体职工中广泛开展以“我与市场”、“我与燕化”等一系列主题讨论和深入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市场、竞争、服务、发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价值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体系。燕山石化根据自身地处内陆、地处首都的特点,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燕山石化一体化,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理念及“大企业要为国家做大贡献”的企业使命。 绿色发展 ?争创一流 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加热炉主体钢结构安装 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减压塔上封头吊装 20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主管廊安装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燕山石化的可持续发展遭遇了瓶颈,首都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北京地区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环保政策,使以规模、资源以及市场扩张为驱动的传统石化工业的发展模式再也难以为继。如何实现发展方式的突围,如何立足首都北京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燕山石化一直在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 炼油厂120万吨汽油吸附脱硫装置投产后,能够大大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确保汽车排放尾气符合欧Ⅳ标准。 CFB锅炉的烟气除尘及脱硫环保装置 2007年6月,1000万吨炼油系统改造工程建成投产,符合欧Ⅳ排放标准的汽、柴油正式供应北京市场。 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新建生产装置区 2016年12月30日,对燕山石化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燕山石化研发生产出首批京6油品,2017年1月1日正式供应北京地区。京6油品技术指标参考了欧6标准及美国加州相关标准,除了对油品硫含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汽油烯烃和芳烃含量等也做出了明确要求。根据北京市环保部门统计,京6油品供应市场后,北京地区在用汽油车和柴油车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明显下降,这为改善北京地区空气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燕山石化京6油品年供应量达300万吨,承担着北京地区75%的清洁油品供应任务。   北京汽车保有量大,同时北京地区在全国总是领先一步提升车用汽油清洁度指标,作为北京市车用燃油主要供应商,燕山石化持续十多年对油品质量进行升级,提供清洁油品,同时引领着中国清洁油品发展方向。 1994年,燕山石化生产出首批无铅汽油,结束了北京市周边没有企业能够生产无铅汽油的历史。1997年,无铅汽油正式供应北京市场。2000年,燕山石化经过技术攻关,提前生产出相当于欧2标准、满足GB17930-1999标准的汽油并供应市场。3年后,在北京市两度升级地方油品标准的情况下,推出达到欧3排放标准的京标A和京标B油品。 2005年,燕山石化又投资57亿元,对千万吨级炼油系统进行改造,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生产出了符合欧4排放标准的清洁油品,使北京地区每年机动车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8430吨,不仅助力北京市按时兑现对国际奥委会的相关环保承诺,而且让北京燃油品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油品质量升级是项“硬”任务。2012年,随着北京市京5成品油标准执行,燕山石化继续加大设备投资改造力度,生产出相当于欧5标准的京5油品。油品硫含量大幅下降,再次领跑全国。15年间,燕山石化油品质量“五连跳”,走完发达国家油企近30年的油品升级之路。 同时,在油品质量升级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燕山石化掌握了以汽油吸附脱硫为代表的一批核心技术,并不断改进,持续生产出满足北京地区质量升级要求的清洁油品。当前燕山石化正在按照中国石化的要求,研发储备世界上最先进的国七清洁汽油生产技术。 近年来,燕山石化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标世界一流,完善环保管理制度,聚焦“三废”治理,开展综合整治,加强水生态治理,持续推进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打造绿色企业典范。2013年以来,燕山石化累计投资超25亿元,先后完成了脱硫制硫技术改造、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建设等207个环保项目,使企业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助力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切实减少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燕山石化投资8亿元进行综合整治。他们创新采用网格化管理办法,在原有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和43个挥发性有机物人工监测点的基础上,于2017年在装置和罐区周边增设46个VOCs自动监测点,实现厂区内VOCs监测全覆盖。目前,燕山石化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优于国标和欧盟标准。 面向未来 ?再创辉煌 今年5月22日,集团公司启动“燕山石化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化工企业”课题研究,由集团公司主导组织技术和资源,完成将燕山石化打造为世界一流绿色能源化工企业的任务。课题以绿色发展为主线,聚焦清洁能源生产、高新材料制造、智能化工厂v3.0建设三个层面,促进燕山石化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内涵式发展,打造中国石化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的典型案例。集团公司之所以选择了燕山石化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化工企业的主体,既体现出党组领导对燕山石化的重视和信任,同时更体现出集团公司及兄弟企业对燕山石化再创辉煌、再当标杆的期待。 新时代,新起点。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两个三年和两个十年的不懈努力,到本世纪中叶,燕山石化安全环保成为行业标杆,创效能力走在行业前列,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发展方针是:立足北京、聚焦主业、优化升级、打造标杆;我们的工作理念是:勇争第一、勇扛红旗、勇创一流;我们的工作作风及标准是:严格要求、马上就办、止于至善。 光阴似箭,流年如水。弹指间燕山石化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征途,燕山石化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中。面向未来,我们既看到了燕山石化改革发展的光明前景,同事也看到到了横亘在发展途中的挑战和难关。吹尽狂沙始到金,开创伟业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铭记创业一代燕山石化人的拳拳初心,弘扬历代燕山石化人锻炼就的优良传统,用当年前辈们拓荒开山的决心和勇毅,勇争第一、勇扛红旗、勇创一流,将难关踩在脚下,将挑战化作机遇,一举完成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化工企业的任务,一力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任星河流转,任岁月流金 我们不辜负您的名字   燕山石化,生日快乐! 特别感谢本期新照片提供者:刘建军 李雪 张明慧 鲁贺 王伟 白冰 ?郑峰 费怡宁 更多精彩内容 凌逸群到燕山石化开展专项调研,推进燕山石化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化工企业项目加快实施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燕山石化组织两级领导干部参观北京市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展 燕山石化机关处室携手炼油系统全力落实现场办公会精神 编辑:付春晓 韩玉花?监审:邓 斌 张瀚升? 监制:于 平 韩旭光 出品:燕山石化传媒中心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