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投资超千亿造机器人上央视,“迫不及待”取代建筑工人

来源:建筑管理 2019-11-01 10:25

慧正资讯:央视新闻频道《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广东篇》特别直播节目,首次走进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实验中心,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反映广东顺德积极探索创新驱动、技术密集、生态优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博智林”)的建筑机器人研发进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此次在顺德的直播现场,就展示了博智林最新研发的3款建筑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墙纸铺贴机器人,及PC内墙板安装机器人。

寰俊鍥剧墖_20191101102048.gif

据悉,这三款机器人是博智林在研机器人项目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博智林已递交申请专利将近500项,聚焦在研的建筑机器人有30多种,其中已有9款进入工地现场测试。

寰俊鍥剧墖_20191101102057.gif寰俊鍥剧墖_20191101102107.gif寰俊鍥剧墖_20191101102115.gif

“机器人”革命

宣布将在长沙投入500亿元后,也许再没有人怀疑杨国强要做机器人的决心了。不到一年时间,碧桂园在机器人领域不断抛出大动作。

2018年6月,碧桂园深圳机器人产业园揭幕;7月,碧桂园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9月,广东博智林声称5年投入800亿元建设顺德机器人谷。

产业逻辑

顺德800亿元、长沙500亿元,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规模,碧桂园为何如此“执着”?

今年1月21日,碧桂园年会上,杨国强说,碧桂园现在要朝着一个高科技企业去做。“我也曾经在工地做过建筑工人,重复的高强度劳动应该得到改善。我们要迎接‘机器人建房子’的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绝对要做出来,这是我们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

“碧桂园做机器人,有自身的内在逻辑。”黎晓林说。

碧桂园简直是迫不及待地希望用机器人替代工地上的工人。这是杨国强执意要大规模投入机器人产业的原因之一。

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用工荒在建筑工地上尤其突出。一家装配式建筑企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个工地上几乎全是45岁以上的工人,而且女工的比例接近一半。”

碧桂园瞄准的第一目标就是建筑机器人。在顺德,碧桂园研发的机器人已开始搬砖、砌砖、粉刷、贴地砖。

除了这些粗活,建筑过程中的监测、流程管理也可以交给机器人承担,工程质量检测同样让机器人干,“效果比人工更好,效率更高,数据更准确。”

目前,碧桂园在全国拥有2000多个地产项目,“这些项目上需要大量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此外,“我们的物业、酒店、安防和农业等各板块都需要机器人,只要生产出来就可以直接‘临床测试’,而且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快速改进,这是其他机器人企业不具备的条件。”

投资未来?

碧桂园机器人研发推进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今年3月,杨国强亮出机器人业务时间表:“希望建筑机器人今年完成量产前的试运营,在2020年开始大量投入使用。”

4月18日,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副总裁朱剑敏透露,目前,有10多款建筑机器人已经完成样机研发,陆续进入工地测试。

然而,被当作碧桂园未来三大主业之一的机器人产业能否在体量上真正独当一面?

最早开始多元化的万科,其2018年除开发主业外的其他业务收入总和为130.59亿元。如果是其他行业,以10亿元的体量计算,130亿元足够撑起十几家上市公司。放在万科,在其2018年营收中占比仅为4.4%。

与万科类似,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体量上千亿元的开发商都没有找到一个与地产主业并驾齐驱的新兴板块。

从市场规模来看,市场调研机构IDC预计,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产业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元以上,宏观经济层面,中国5%~8%的GDP将由机器人拉动和促进。

但此规模仍远逊于房地产。

不过,朱剑敏认为,中国建筑市场达到2万亿元规模,建筑机器人的总规模超过工业机器人,只要能够研发出可以实用的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巨大。

碧桂园做机器人到底能不能赚钱?

朱剑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碧桂园客观看待机器人培育期过长的问题,将持续投入,研发出有经济效益的建筑机器人。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湖南区域总裁黎晓林的说法是,集团对我们没有盈利指标要求。“我们投资的是未来。”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