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来源:装配式建材产业联盟 2019-12-26 09:27
慧正资讯:2019年12月21日,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平邑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山东平邑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平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临沂市新型墙材行业协会、中国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联盟承办的“2019年第六届全国装配式与新材料技术交流大会”在山东平邑隆重举办,300余家企业近500人出席此次大会。会上多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报告。为满足广大装配式建筑及建材行业的需求,本平台将每天将分享一位专家报告,敬请关注。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朱茜的《装配式建筑的开放与集成》。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装配式建筑开放与集成。开放,是一种包容、一种接纳,主要是针对结构系统;集成,是解决装配式问题的关键。很多核心技术的形成就是在企业对集成技术的研发。
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从政策方面讲,2014年由中国建筑标准院主编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作为编制人员和单位来讲,本意是想规范,能够经过大家的实践有一些经验的总结,然后推广。但是从国家的层面讲,2016年政策的出台,包括建筑业的“十三五”行动纲要,都更明确确定了分层次的产业化的目标。
大家可以看到,明确的目标是在新建建筑中,总体目标2020年20%。也分三个层级,鼓励推进的地区和重点推进的地区、积极推进的地区。三个层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其实从目前四年多来,“十三五”计划行动纲要实施以来,大家可能都是行业人士,可以感觉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尤其是北上广这些城市,远远超过了之前定的目标。但是有一些城市,包括汉中,陕西省都不在这三个地区的层级上,他们也根据他们的地域的需求,农民搬迁住房的需求发展庆幸的房屋,我们国家的政策是有层级的,不是一刀切的,要根据自己的地域的经济性制定自己的相应的目标。
今年建设部重点发展十个任务看,第八个任务是对我们今年产业化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努力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部提出了发展钢结构,批准了重庆、山东等相应地区作为钢结构的试点目标,山东也制定了自己的钢结构的发展规模,也制定了钢结构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基地研发的目标,建设部都进行了相关的批准。而且也提出了质量问题,要提升质量。
从目前来说,北京市对外墙外保温的问题提出了整体的检查,还有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招投标制度的改革都是大家推行的政策,还有示范基地,刚才给一些示范基地颁奖,都是在实现建设部相关的要求。
从装修的政策说,特别是住宅,1997年开始,我们实行了毛坯房初装修交房22年,这22年的发展已经制约了内装部品的发展,现在规划的部品也还是有很多的问题,而不像欧洲和日本,他们已经在进行不断的人性化的研究。所以我们的内装政策的发展影响着居住质量和人民生活的水平。
这个也是我们国家对装修政策的要求,各个地区也在相应的提出装修相关政策。而且作为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标准,也明确提出了要任命为装配式建筑,必须要采用全装修的交房,同时提倡装配式装修的方式。
还有一点,现在我们把施工图放在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编制,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际上也是在促进工程领域企业,提高综合能力,同时也加强施工企业的科技创新。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因为我们可以把设计单位更多的力量去把控设计的技术水平,建筑的完成度。
作为工程总承包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更多的力量是用在去研究相关的构造,一些节点,一些集成技术的开发,形成自己的核心的竞争力,形成自己的专利。这个是我挺赞成的,因为我们现在的设计单位忙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形成大量的人才的流失,这个政策还是很必要的。
还有建筑师的终身责任制的制度推行,这个也是和国际接轨,同时有利于工业化建筑,就是装配式建筑的一体化的发展,八月份住建部明确提出在建设中要赋予建筑师代表设计单位签发指令的权利,还有认可工程的权利,这是推行建筑师责任制的政策。
装配式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产业化制定的目标不太合理,尤其是在一些商品开发的时候,拿地的时候没有经过可行性的研究,预制率的确定是不太合适的,而且有一些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还在为装配而装配。第二个问题就是建筑师参与度不够,对部品部件模数的协调,标准化设计和多元化组合思想的理解不到位,应用不成熟。
两个例子,一个是唐山第三空间;一个是北欧的一个建筑。大家可以看到,有建筑师的创造,建筑师熟练的掌控了模块化的组合,多样化的应用,带来的是建筑的丰富性,而且同时我们的结构工程师,模板的设计师,还有高强高级混凝土的预制构件的应用,都和大家的力量分不开。所以希望建筑师参与,还有我们缺乏对装配式建筑的系统的研究,研究的组合、各种系统的适用性的研究还是不够,还有对建筑中的模块化的空间研究不够,而且我们对部品和部件的集成,尤其是标准化接口的研究不够,标准化的接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的因素,包括公差配合的研究都是不够的。
面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面对毛坯交房向全装修交房的转变,面对手工业制造向工厂化制造的转变,还有管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等等众多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出台。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水平如何整体提高?如何实现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首先应该树立系统化的建造思想,尤其在三本装配式建筑规范中明确提出以工业化建造方式为基础,实现建筑结构系统、外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四大系统的一体化,同时要与策划、生产、施工一体化,一个是施工的一体化和纵向的设计到建造的一体化。
按照系统的思想进行工程的总承包,就能构建合理的工程包的关系,而且按照系统的思想进行总承包,解决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一些重点的技术问题,而且按照系统的思想实现一体化的建造,是对建筑师系统的把控建造运维和全过程,真正的实现建筑师的责任制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就应该加强系统自身的研究,系统之间适应性的研究,模块与模块组合的研究,还有部品部件集成的研究,包括标准化接口,节点技术的研究。
作为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来讲,首先要谈的是空间的开放性,因为空间的开放性是满足建筑的适应性和长寿命的基础,在结构系统开放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系统、外维护系统等四大系统在集成技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同时作为标准化接口和标准化的节点,是实现集成技术、建筑部品的互换,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一个前提。也是保证建筑性能、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个基础。
研发工业化的集成部品,就是好工业化部品之间、部品与部件之间,部品与部件之间的节点和接口技术是实现科技创成果利用,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和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从开发体系讲,本身倡导从欧洲开始,最后发展成熟是在日本,我们国家也有CSI体系的规程,也在提倡开放体系。作为绿色标准,新版的标准里面现在也充分的体现了我们对开放体系的要求。
其实新版的绿色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比老版的评价标准更全面、更进一步的强调了全生命周期建筑的节约资源,同时我们对高效的使用空间的利用,特别提到了使用空间的高效利用和高质量。
评价标准来讲,新的绿色标准,不光是原有标准,从我们四节一环保方面强调,更重要的强调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还有环境宜居,五项指标。同时可以看到耐久性方面,是强调了建筑的通用性,开放性,灵活可变的空间的使用特点,也强调了建筑与设备管线的分离,也强调了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的布置方式和控制方式,这些方面占评价标准的总分的18分,可以看到对开放体系的要求 。
从日本开放体系要求发展看到,这是我们考察日本既有建筑改造时看到的,日本的传统的减力墙结构体系逐步的被开放的框架体系代替,开放体系带来的是内部空间可改,可以适用不同的空间需求,各种家庭,各种生命周期的不同的变化,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的开放体系。
编制装配式建筑技术规程的时候,我们和藤田交流,藤田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框架结构形式的变化,早期的五米到后来的八米到我们去参观超高层200米高度的时候柱网达到了九米,预制构建的吊装的数量的减少,同时可以看到塔吊能力的增加是相适应的,带来的是功效的提高,从八个工日到四个工日,可以看到发展和结构体系的变化和塔吊能力发展相关,同时也和抗震、减震技术和模块化的管线的技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编制规范的时候,当时还没有意识到管线模块化方面这几年的发展,包括中国樽的超高建筑在管线的模块化的应用也是非常好的。
因为他们采用了框架比的结构,这是松下的样板间,传统的建筑进行了格改。剪力墙结构有很多的问题,我们预制回土的尺寸非常小,现场的人工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它不是真正的工业化建筑发展方向。
现在大家倡导开放体系,从目前来看,剪力墙结构在发展过程中还不能淘汰,我们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也应该树立开放的思想,因为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平面的设计过程中,很多前期建筑师和结构师没有充分的结合的时候,设置了很多的承重墙,这个建筑可以看到,中间的墙完全可以用条板解决,而且增加建筑的适应性,同时减少结构的重量,增加尺寸的空间,作为200的剪力墙,结构计算都是不必要的,那么在前期对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和结构师要充分配合,考虑到结构的开放性,结构体系的适应性。
北京市适老住房要求全装修交付,必须经过我们的评审,可以看到剪力墙设计的不合理,使得空间改变的时候无法进行改造,实际上可以把红色的墙做成十公分的墙体,减少结构的荷载,这也是我们集团做的,适应空间的变化。
山东济南的工架结构的住宅,这个空间是开放的,可以适应建筑住宅的变化,内部空间的需求。这是我们做的钢结构住宅,它传统的钢结构是非常成熟的,空间也能带给空间的开放,解决空间的灵活性。作为钢结构住宅来讲,最关键的问题是和内装的一体化,因为钢结构的住宅的支撑,包括内装的梁柱的处理都是和内装非常有关系,所以一体化建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集成技术讲,维护系统大家也在探讨,这是去年的钢结构的竞赛,外墙保温和装饰板集成,进行一次吊装,提高速度同时保证质量。前期的设计做到装饰构件、围护结构的一体化,这是一个项目,外墙保温在大风九级的时候70米高掉了一片,反应的问题就是没有进行集成,保温材料找了一家,施工又是另外一家,规范中我们明确的要求作为外墙保温,必须有一家集成商进行完成,因为这是一个经过综合性的研究,保证整体的建造质量,这是太阳能、集热板和空调板前期建筑师和预制构件师综合的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不是像现在的太阳能集热板,像空调一样,使得立面显得很紊乱。
去年去北欧,可以看到外墙采用的传统的混凝土,整个造型也是建筑师和墙板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的结合,而且也对外墙的保温、装饰一体化进行了集成化的研究,这也是我们去日本看到的,我们把铺窗和空调进行集成,一体化的开发。包括现在万科也在研究用新兴的高强的玻璃纤维的材料设计突窗,解决传统的预制构件的非常难安装的情况。
北京市的公租房的内装的应用,集成化、采暖地板包括墙面的整装的应用。北京市保温住房要说的,我们进行装配式评价的时候打分,不是一味的追求装配率,墙板是施工单位找了一个墙板,地面还是采用传统的铺装,势必带来将来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倡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我们是整体的集成,不是为了装配率,只是做了局部的干湿工法,这是无障碍的设施和设备的集成,也是无障碍设施的集成,还有模块化,卫生洁具和管线的集成,可以看到装饰一体化,包括日本的墙板是集成了无障碍设施、按钮,集成化的部品,这个值得大家开发,装配式部件和管线的集成,还有接口的研究,我们对接口没有进行标准化的研究,所以工地上的人为的因素非常多,造成了对现有的施工质量的影响和建筑的影响。
我们做被动式房的时候做的一些探讨与集成式的研究,包括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标准化的接口,技术的探讨带来的对内部的影响。简单的看到的是室外机的连接的接口技术是非常规范的,这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是有很大的提高的。
树立系统化的建造思想,研究结构系统、外维护系统、内装修系统的关系,为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的推行和发展提供条准,为实现工业化的建造打下基础,同时精细化的设计和建造在结构系统开放的前提下,实现集成技术创新与利用,以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实现中国资源和环境视角下的建筑长寿命化的目标。
这个是我们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了装配式建筑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