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为何悍然发动石油价格战

来源:财经杂志 2020-03-17 10:47

慧正资讯:沙特采取价格战这种极端行动,除了认为过去两年减产让自己成为最大输家,也有年轻的沙特王储应对国内政局的考虑。

历史上曾有过四次油价暴跌事件,分别发生在1986年、1997年、2008年、2014年,其中1986年和2014年两次下跌主因是富余产能;1997年、2008年的两次下跌,主因是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不足。唯有本周一出现的第五次暴跌,是需求和供给两相夹击造成的。

2020年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跌26.55%,报收33.42美元/桶;WTI原油期货跌27.44%,报收30.15美元/桶。

新冠疫情自今年1月份在中国爆发,目前已在全球蔓延,导致石油需求骤降,原油价格不断承压。

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即在此时宣布降价增产。3月7日,沙特开启全球原油价格战,全面调低4月原油售价,整体降幅在5-8美元/桶。3月10日,沙特又宣布将大幅上调4月的原油供应量至1230万桶/日,这比沙特现有供应量970万桶/日增加了26.8%。

俄罗斯在3月6日召开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其它产油大国(OPEC+)部长级会议上不同意深化减产,是此次沙特突然降价增产的直接触发点。但根本的原因是消费不振和美国页岩油一直在持续增长,最终造成沙特采取如此极端的行为。对此俄罗斯已做过沙盘预演,为石油价格战做好了准备。

新冠疫情是对全球治理的“极限测试”,对石油天然气行业测试的结果是消费增速减缓。疫情之前,不同的机构、国际组织已在呼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全球石油消费峰值可能在8-10年内来临,世界已经进入经济低增长、石油消费低增长和长期供大于求的局面。新冠疫情进一步压低了石油需求。

这给产油大国沙特和俄罗斯都带来巨大压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石油都还是两国的经济支柱,对沙特尤为如此:有巨大储量,有富余产能,有巨大成本优势和扩大产能的空间。

长期以来,沙特都在扮演国际石油机动生产者的角色。1986年,为了提升油价,沙特甚至把自己的产能减掉了三分之二。2014年油价暴跌后,沙特、俄罗斯及其盟国在2016年12月组成了OPEC+,共同减产,一直维持至今,每天大约减产140万桶左右,稳定住了价格。随后形势发生变化,伊朗、委内瑞拉被美国制裁,卡塔尔退出OPEC,很多成员国体量小,没有话语权,OPEC+某种程度上变为沙特与俄罗斯两个主体的舞台。

沙特发现近两年OPEC+的共同减产并未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让自己损失了更多市场份额。2019年,沙特减少了产量,油价仍在震荡下跌。

沙特对自己的盟友俄罗斯越来越不满,认为其表面配合减产,实际上却在持续增产。俄罗斯内部对于是否要配合OPEC+减产也有分歧,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俄罗斯卢克公司(Lukoil)等主要油公司基本都不同意减产。市场形势则体现为,俄罗斯挤占了沙特的市场份额。例如,2016-2018年,俄罗斯反超沙特,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最大的原油提供商。

俄罗斯不愿减的逻辑是:不管怎么减,需求不足是长期趋势。原油市场是买方市场,市场份额才最为重要。

实际上,过去两年,OPEC+减产稳价的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这段时间,美国致密油(页岩油)在不断增长,完全填补了OPEC+减产的份额。美国是一个原油消费大国,也是一个原油生产大国,同时政府控制不了美国的油气生产公司,其增产减产是一个纯市场行为。

上述因素使沙特感觉到自己的“牺牲”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于是沙特转变被动策略,主动进攻,试图通过低价格和高产量反转市场局面。

沙特采取如此极端的进攻行动,也有沙特王储个人原因。萨勒曼王储很年轻,不到35岁,风格刚烈。按照惯例,沙特国王死后由其顺位弟弟接位,但这届国王准备把王位传给儿子,即萨勒曼王储。沙特统治集团内部争斗激烈,也逼迫萨勒曼王储采用强硬手段来应对。

2017年7月,萨勒曼担任王储一个月后提出沙特改革计划,即2030愿景。计划重新打造沙特的经济体系,减少沙特对石油产业的依赖,为沙特确立“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的心脏、全球性投资强国、亚欧非枢纽”三大远景目标。

这一计划需要依靠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上市来筹资。然而沙特阿美上市筹划了三年多,一直未能在国外找到合适的地点,最终在沙特国内上市。2019年12月11月,沙特阿美(2222.se)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上市。2020年3月8日,沙特阿美首次跌破发行价32里亚尔/股,最低曾跌至27里亚尔/股,这令萨勒曼王储大失所望。

但王储并未放弃。3月10日,沙特阿美在开启全球价格战的同时,宣布全面提高原油供应量。沙特当局在3月6日还逮捕了多名沙特王室高级成员。对于王储而言,也许这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