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泓惠生POE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2027年中国产能有望达250万吨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5-20 09:56

在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联泓惠生(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热塑性聚乙烯弹性体(POE)项目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联泓惠生(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由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惠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公司于2023年8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占地面积近500亩,主要从事POE(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烯烃材料业务。其中,联泓新科占注册资本的65%,惠生中投占注册资本的35%。

该公司规划建设30万吨/年POE项目,其中一期10万吨/年、二期20万吨/年,主要生产POE光伏胶膜料、增韧料等高端产品,用于光伏、汽车、电线电缆、机械工具、家居用品、娱乐和运动用品、鞋材、密封件、热熔胶等领域。

其中,一期10万吨/年POE项目于2024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1.5亿元,目前正在全力推进,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竣工投产。该项目采用惠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溶液法聚乙烯弹性体工艺技术路线,以乙烯和α-烯烃(1-丁烯、1-辛烯)为原料,使用茂金属催化剂,采用连续生产得到POE产品。

POE(聚烯烃弹性体)是一种高性能聚烯烃,通常是以乙烯或丙烯为主要聚合单元,以α-烯烃(如1-丁烯、1-己烯、1-辛烯等)为共聚单体,通过茂金属催化剂作用聚合得到的共聚物。从结构上看,POE主要包含碳碳主链结晶区(树脂相)与无定型区(橡胶相),其中碳碳主链结晶区起着物理交联点的作用,而α-烯烃的引入会削弱碳碳主链的结晶区,进而形成呈现橡胶弹性的无定型区。

由于性能突出,POE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车用材料增韧改性、鞋材以及建筑、电子电器、日用品、医疗器材等领域,近几年,在高性能光伏膜领域被大量应用,已成为广泛替代传统橡胶和部分塑料的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

不过,长期以来POE生产技术基本被国外企业掌控,如陶氏的insite溶液聚合工艺和埃克森美孚的exxpol高压聚合工艺。因此,全球POE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外资企业手中,其中,陶氏化学作为行业巨头,产能占比高达43%,位居首位。埃克森美孚、三井化学、SABIC-SK、LG化学等企业也占据着重要份额,市场高度集中。

此外,在POE量产过程中,高碳α-烯烃、茂金属催化剂和聚合工艺这三大关键要素均存在高技术壁垒,国外企业对高碳α-烯烃技术转让严格限制,导致国内POE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种局面下,我国POE产能严重不足,长期依赖进口。据买化塑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17-2024年期间,进口量从22.44万吨持续增加至91.3万吨,年均增速19.7%。

4.png

产能狂飙:2024-2027年进入密集投产期

随着技术瓶颈逐步突破,中国POE产业进入产能爆发期。据不完全统计,2024-2027年国内规划及在建POE产能已超200万吨/年。

2023年12月15日,贝欧亿公司3万吨/年特种聚烯烃及配套项目自10月30日装置建成后,历时45天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性能POE产品,标志着国内首套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化装置正式成功投产,这也是中国首套万吨级工业化聚烯烃弹性体(POE)生产装置建成,标志着POE国产化正式开启!

2024年6月,万华化学20万吨/年POE装置投产。

此外,也有多个项目立项、环评、能评或者建设阶段:

2025年4月,据长兴岛发布消息,鼎际得高端新材料项目一期建设已步入尾声,20万吨POE项目计划8月底正式投产。

2025年4月,诚志股份表示,诚志华青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项目年产4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正在加速建设,预计今年10月30日实现中交,二期POE项目计划于6月30日启动。

2024年12月,荣盛新材料(舟山)有限公司金塘新材料20万吨/年POE项目工艺技术顺利通过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组织的“国内首次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会”。

2024年9月,盛虹石化官网发布公告,对江苏虹景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POE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

2024年9月,浙江瑞智控股集团旗下浙江智英新材料有限公司千吨级聚烯烃弹性体(POE)中试装置全流程顺利贯通,实现反应系统、静态脱挥系统、切粒系统的首次联合开车成功,并于当日产出合格POE产品。

2024年9月,陕西榆能能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环氧树脂一体化(一期)乙丙橡胶装置工艺包暨基础工程设计开工会在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顺利召开。该项目总投资132亿元,包括1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

2024年8月,通州湾发示范区发布公告,对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面向社会各界对项目建设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该项目总投资116亿元,包括10万吨/年POE装置。

2024年3月,位于天津南港工业区的中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POE装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包括1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

若上述产能如期释放,中国POE自给率将从2023年的不足5%跃升至2027年的40%以上,彻底改写依赖进口的格局。这一进程不仅支撑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供应链安全,更将推动中国从“材料进口国”向“技术输出国”转型。

市场前景:需求增长与结构性矛盾并存

POE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主要受光伏行业驱动。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POE需求量将超150万吨,2023-2025年复合增速达30%。此外,汽车轻量化(单车POE用量约5-10公斤)、鞋材升级、5G线缆等领域亦贡献增量。

然而,当前市场存在显著结构性矛盾:

国产以4碳为主,高端8碳仍依赖进口:国内POE产品多采用1-丁烯(4碳)为共聚单体,性能与陶氏等企业的8碳(1-辛烯)产品存在差距,导致光伏胶膜等高端市场仍被进口产品主导;

α-烯烃供应瓶颈:1-辛烯工业化产能不足,制约高端POE扩产。目前国内仅卫星化学、东方盛虹等少数企业具备量产能力;

潜在产能过剩风险:若规划产能全部落地,2027年国内POE总产能或达250万吨,远超届时约180万吨的需求量,行业可能面临阶段性过剩压力。

中国POE产业的崛起,既是打破海外垄断的突围之战,也是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的里程碑。短期看,产能扩张将重塑全球竞争格局;长期看,技术深耕与产业链整合才是制胜关键。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