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2025-08-27 11:49
慧正资讯,近日,日本政府宣布对源自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双酚A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指控该地区出口至日本的双酚A存在低价倾销行为,对日本本土化工企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双酚A作为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的关键原料,直接影响着下游塑料、电子、汽车等多个产业。此举被视为日本保护本国石化产业的重要贸易救济措施,但也引发了东亚地区化工贸易格局的重新洗牌。尤其对中国大陆这一全球最大的双酚A消费市场而言,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不容忽视。
中国双酚A产业的“双刃剑”效应
受益于下游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近十年我国双酚A行业发展迅速。我国双酚A产能从2014年的不足百万吨,增长至目前的超600万吨。这也让我国双酚A从依赖海外货源,逐步向自主供应转变中。
进出口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双酚A全年进口总量约5.10万吨,同比下降70.13%。主要进口来源地为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泰国,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8%、33%和26%,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中国从韩国及中国台湾进口占比合计占总进口量的近7成。日本的反倾销调查可能导致韩、台企业调整出口流向,将更多双酚A转向中国市场,短期内可能增加对中国市场的供应。然而,这种转移并非毫无代价。日本市场的缺口可能由其他地区补充,而中国市场上供应量的突然增加可能压制国内双酚A价格,对本土生产企业形成冲击。
反倾销调查通常会导致被调查方加快出货节奏,以避免可能的高额税率。这种“抢出口”行为会短期内扰乱正常的市场供需节奏,引发价格异常波动。一方面,进口产品可能增加并对国内价格形成压制;另一方面,中国双酚A产业虽然产能不断扩大,但在高端产品领域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部分特种规格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从“进口依赖”到“出海竞争”
伴随双酚A国产供应进一步增加,中国双酚A行业从“供需紧平衡”快速转变为“供应过剩”,拓展出口市场是缓解国内供应压力的途径之一,为了缓解国内的销售和库存压力,生产企业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寻求出口分流。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双酚A出口量累计在1.86万吨,同比增加27.55%。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双酚A价格持续在成本线附近徘徊,这使得中国双酚A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吸引了来自印度、欧洲、中东等地的采购需求。未来出口将成为中国双酚A市场的常态化特征。国内市场已进入“红海”竞争阶段,成本控制能力和下游配套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国际贸易能力也变得愈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