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9-04 16:38
慧正资讯,2025年上半年,中国环保涂料行业在“双碳”战略与“漆改粉”政策的双重驱动下,迎来结构性变革的关键节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粉末涂料产量同比增长18%,水性涂料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但行业产能扩张导致的价格战与原材料成本波动,正让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研”)发布的半年报,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这场绿色革命中的生存法则。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环保涂料的央企,中国电研上半年营收23.29亿元,同比增长12.88%,净利润2.58亿元,同比激增31.28%,其核心子公司擎天材料虽营收增长2.12%至6.08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6.01%,这一矛盾现象背后,是行业转型升级期的典型缩影:政策催生的市场扩容与竞争白热化并存,技术壁垒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护城河”。
擎天材料的"半年考":
营收稳增的“龙头韧性”
作为中国电研环保涂料业务的"主力军",擎天材料的半年表现,恰似行业的一面"放大镜"。
从基本面看,它踩准了政策风口:上半年聚酯树脂、粉末涂料、水性涂料三大核心产品营收稳步增长,其中水性涂料在新能源、储能箱等新赛道的销量同比增长,东南亚、泛俄市场的海外订单量提升,还新开拓了埃及、巴西市场——这些都是"漆改粉""油改水"政策红利的直接体现,也是环境友好型涂料市场占比持续攀升的佐证。
但利润端的承压也很现实:原材料价格波动让成本端承压,叠加行业产能扩张后中小企业的低价竞争,擎天材料的盈利空间被压缩。这种"增收微降利"的情况,并非个例——据调研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粉末涂料企业平均利润率已跌破8%,部分中小厂商甚至以"零利润"抢单。
可即便如此,擎天材料仍守住了行业"尖子生"的地位。能在市场"内卷"中稳住阵脚,答案就藏在它60多年的技术沉淀里。
技术"护城河":
从"替代"到"领跑"的硬核突破
在环保涂料行业,"技术说话"从来不是虚言。擎天材料的底气,正来自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深耕——它不只是做产品,更是靠技术撕开市场缺口。
在核心产品领域,无论是聚酯树脂还是水性涂料,都透着"突破"的韧劲。聚酯树脂曾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高端市场,擎天材料靠多年研发打破桎梏:不仅做出了性能对标国际巨头的超耐候、环保型产品,更用创新实现"替代升级"——比如电池用绝缘粉末涂料取代传统塑料薄膜,既提效又降本,已切入头部电池企业供应链;储能相关涂料则延长了设备寿命,成了新能源企业的合作优选。水性涂料同样如此,既在传统的家电、电梯领域站稳脚跟,靠低VOC、高防腐性能拿下知名品牌订单,又精准卡位新能源赛道,针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箱开发专用产品,甚至切入汽车铝轮毂等细分领域,从"跟着市场走"变成"领着需求跑"。
看擎天材料的半年表现,其实能读懂环保涂料行业的"生存逻辑":政策红利能带来市场扩容,但真正的竞争力,永远是技术硬实力和差异化布局。
当下行业的"内卷",本质是"低水平竞争"——不少企业跟风扩产普通粉末涂料、基础水性漆,却不愿投入研发。而擎天材料的路径是"反着来":别人抢低价订单,它啃高端树脂的"硬骨头";别人守着建筑门窗市场,它冲新能源、储能这些新赛道;别人拼产能,它建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低碳环保工业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研发平台。
更长远看,环保涂料的未来不在"量增",而在"质升"。当"双碳"从"政策要求"变成"市场自觉",企业需要的不只是"达标",而是"超标"。
6.08亿营收稳增的背后,是绿涂龙头用技术硬实力写就的"突围样本"。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的当下,擎天材料的探索或许正在说明:真正的龙头不是规模最大的那个,而是能靠技术定义行业标准、用创新打开增长空间的那个。
而这或许也是中国环保涂料行业的未来:不只是"规模世界第一",更要靠技术站上"价值高地"——擎天材料的探索,正在给行业写一本"突围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