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来源:慧正资讯 2025-11-18 18:13
2025年11月14日,滨海能源对外发布重磅公告,宣布终止原计划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沧州旭阳”)100%股权的交易事项。这一消息的公布,意味着滨海能源此前雄心勃勃的“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布局计划正式搁浅,公司转型进程再度遭遇重大挫折。
回溯此次交易的筹划历程,滨海能源最初的目标清晰且宏大。根据此前公告,公司拟收购的沧州旭阳100%股权,分别由旭阳集团有限公司、邢台旭阳煤化工有限公司、深创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有限合伙)以及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若交易顺利完成,滨海能源将一举新增己内酰胺、尼龙6、尼龙弹性体等尼龙新材料业务,成功构建“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并行发展的业务格局。在公司看来,这一举措不仅能为企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更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水平,进而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收购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蛇吞象”特征。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沧州旭阳的总资产规模超过滨海能源的10倍,营收规模同样远超滨海能源。如此悬殊的体量差距,使得这场收购在筹划初期就备受市场关注。同时,本次交易还涉及关联交易,且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开信息显示,沧州旭阳是滨海能源实际控制人杨雪岗旗下的企业,而旭阳集团、旭阳煤化也均由杨雪岗控制。基于此,滨海能源此前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是实控人杨雪岗将旗下优质化工新材料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的重要整合举措,意在借助优质资产注入,推动滨海能源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事实上,自杨雪岗2022年接盘滨海能源以来,公司就开启了密集的转型之路。2023年3月,滨海能源率先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将包装印刷业务剥离,仅保留原有出版物印刷业务;同年5月,公司又通过对外投资收购的方式,正式切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迈出了向新能源材料行业转型的重要一步。然而,一系列转型举措并未如预期般扭转滨海能源的亏损局面,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承压。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滨海能源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2亿元、-1810.9万元、-2813.42万元,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依旧未能迎来拐点,虽然实现营业收入约3.74亿元,同比增长2.03%,但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仍为-4943.7万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对于此次交易终止的原因,滨海能源在公告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较本次交易筹划初期发生了变化,交易各方在后续对本次交易进行协商和谈判的过程中,未能就相关商业条款达成一致。经过各方友好协商,最终共同决定终止本次交易事项。尽管公司强调交易终止是各方友好协商的结果,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寄予厚望的“蛇吞象”式收购的终止,给滨海能源本就艰难的转型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未来,如何摆脱亏损困境、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将成为滨海能源管理层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