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跌破20美元 创18年来历史新低

来源:石油Link 2020-03-30 11:10

慧正资讯:2020年3月30日,WTI原油跌破20美元,一度触达19.92 美元\桶新低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自2002年2月以来,长达18年的时间中,首次跌破20美元\桶。这一价格也轻而易举的打破了2014-2016年油价暴跌周期的最低点。

当新冠肺炎疫情骤然如黑天鹅“振翅”,远远望见的油价下跌这个“灰犀牛”也突然发力而至。双重叠加之下,行业人士预测,石油行业的苦日子来了。

在此形势下,如何让国内上中下游行业走出困局,找出破解之道,方是当务之急。

01、上游勘探开发,减产非正途,降本是王道   

就整个国内上游行业而论,虽然年年递交的资源储量不少,但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资源劣质化严重,导致国内油气产量并不理想,对外依存度年年攀升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际油价高企时,国内勘探开发行业却能够干得风生水起。近几年国际油价在每桶50美元盘桓时,国内油气勘探企业平均勘探开发成本基本也在50美元左右紧平衡状态中。产量高、效益好的油气田成本低于50美元以下,成本高的小型油气田的成本要高于50美元甚至达到90美元左右。

尤其是东部老油气田的成本相对较高,且产量下滑趋势一致未曾得到遏制。在近几年东部老油田竭尽全力下,基本上保证了产量和效益,至少也大部分实现了扭亏为盈,只有个别油田还在亏损状态挣扎。

但是,随着国际油价暴跌,“灰犀牛”终于在新冠肺炎疫情诱发下扑面而至。有人甚至预言,国际油价下跌,对国内油气行业是灾难性的。

尤其是对于正磨刀霍霍试图进军国内油气勘探行业的民营企业来说,油价下跌恰如给高烧不退的他们兜头泼了一盆凉水。本身油气勘探行业投资成本及风险就很大,且成本回收周期相对漫长。

富有勘探开发经验的国际能源巨头在中国的陆上风险勘探也收获不丰,更何况本身资金实力不足和经验并不丰富的民营企业。油价跳水,只会让民营企业对油气勘探望而却步。

但对于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保障重任,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来说,以降低产量来谋求应对油价下行的冲击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央企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必须发力勘探开发,保障国家油气安全,这是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职责所在。

因此在这方面,央企上游企业首先要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即便亏损严重,总产量也不能降。基于此,央企上游企业就必须在苦练内功上做文章,在降低各种管理费用开支,降低勘探开采成本上下硬功夫、下苦功夫。

寒冬中正在生产的天然气处理厂

以中石油为例,3月12日,该公司快速推出《2020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要综合各方面实际情况,立足长远抓当前,确保自由现金流为正、资产负债率不上升、员工收入有保障,聚焦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创效能力。要抓好具体指标落实,加强低效、负效资产分类治理,坚持油气业务高质量有效益加快发展。要加强亏损企业专项治理,明确亏损企业限期扭亏的工作目标,堵住效益出血点。要聚焦优化增效、降本增效和经营增效,树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在科技创效、优化投资结构、降低库存、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制定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把压力层层传递下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监督检查,对工作作风漂浮、担当精神不够、措施效果欠佳的严肃追责问责。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低油价冲击,扎实推进提质增效措施落实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效益实现保卫战。

在此之前的3月10日,中石化召开的2020年财务工作(视频)会议指出,面对国际油价震荡波动、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化工产品价格震荡下行、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之年,风险交织叠加,压力急剧上升,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落实下去,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主动担当作为,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财务支撑。要练就价值引领的硬功夫,大力推动生产经营优化提效、资产盘活创效、困难企业扭亏增效。要练就成本管控的硬功夫,在深入分析成本构成中明确降本方向,在对标行业先进水平中挖掘降本潜力,在强化过紧日子观念中激发降本动力。要练就防范风险的硬功夫,正确对待风险、准确识别风险、精确防范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练就现金流管理的硬功夫,重点深化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收支管理、资金成本管理。

由此来看,下一步央企勘探开发提高质量效益,降成本是必由之路。

02、中游炼化行业,减产加转产,升级是根本

对于中游炼化企业来说,本来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残酷。尤其地炼扩张,民营大炼化快速上马,国际巨头也纷纷布局中国炼化市场,再加上央企炼化企业,三足鼎立的炼化市场竞争格局早已把市场蓝海染成红海。

图为新型现代化炼化企业

新冠疫情和油价下跌,给已经竞争激烈的炼化市场无异于火上浇油,从年初以来,相当一部分炼化企业陷入亏损泥潭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下游销售行业销量大幅下滑,炼化企业后路不畅。减产已经在今年前两个月的企业报表中充分体现。个别炼化企业亏损数额已经在亿元的两位数上。

如果说前两个月炼化行业降低加工量是因为疫情这个“黑天鹅”造成的,那进入三月份后,油价这个“灰犀牛”快速冲撞而来,对于炼化企业来说,则是致命的一击。

短期的亏损尚可以坚持,但是长期的亏损,地炼和民营炼化恐怕难以为继。

从央企来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近期快速生产医用聚丙烯原料、生产熔喷布、生产口罩固然是为了国家打赢疫情防控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市场的需求才是企业真正的追求,市场需要,企业就要把握市场机遇,及时转产转型。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在前两年国际油价较高的时候,炼化行业专家已经预见到市场危机,发出炼化企业转型三年窗口期,错过机遇,则一部分炼化企业就会进入倒闭行列。

如今在“黑天鹅和灰犀牛”双重冲击下,转型三年窗口期进一步压缩,炼化企业要想度过危机,减产常规的汽柴油产量,转产转型应是当务之急。

尤其是在当前压力山大的局面下,炼化企业的技术升级步伐更需要进一步加快。唯有如此,通过技术升级降低产品成本,才能使产品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危机之中找到机遇,度过困境,才能活下去和活得更好。

因此,减产、转产、技术升级、降成本、才是炼化行业突破困局、解除危局的根本出路。

03、下游油品销售,拓市增销量,服务是基础

疫情之下,全国成品油销量前两个月降低约20%。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结束,油品总销量上升是必然的。

但就整个销售行业的过去来看,充分且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从未有消停过,在效益和市场这个矛盾综合体中,从曾经的“楚汉争霸”发展到“战国逐鹿”的油品销售行业本就苦不堪言。随着国际油价这个“灰犀牛”“晴雨表”大幅崩盘,新一轮的行业竞争与厮杀必将演绎的更加激烈。

其将演绎的重点还将会是在市场和效益的矛盾中博弈。要想保住市场,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价格,打价格战就会损失效益乃至亏损;而不打价格战,就会眼睁睁看着自己曾经的市场地盘丢失,丢失了已有的市场阵地,今后再想收回失地,恐怕是难上加难,甚至再也难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疫情风暴中心的油品保供车辆。

不管是民营、国有、外资企业加油站,对于这个行业来说,长期的博弈在这次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保住市场肯定是应有的共识。如果在竞争中有对手倒下,那对于竞争中的其它方,将会趁机抢下这块阵地,为将来拓展市场增加销量奠定基础。

近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油价新机制将设定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建立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放开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简化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其中,油价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每桶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在每桶40美元-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这个消息,为稳定国内油气市场健康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对于竞争中的石油行业下游来说,保底的价格下,在今后的市场竞争至少稍微心情安稳了一点。

但是要保住市场阵地或者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销量,除了必须坚持的产品质量外,价格将不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良好的服务将会是未来决定市场前途和黏住客户的重要途径。

当然,油品销售行业也不能只抱住油品这个唯一的大腿才能生存,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增设便利店,已经突破了常规销售的烟、茶、水的“老三样”,在向更广阔的领域进军,在一定程度上便利店的效益已经超过了汽柴油销售的效益。

尤其是在这次疫情期间,中石化、中石油开展了不下车支付升级,开拓了“油卖菜”市场,为居家的百姓团购和送货上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其不仅彰显了社会责任,也为未来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埋下了良好口碑的伏笔。

就此而言,从长远看,良好的服务才是油品行业能否生存和发展赢得效益的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