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智慧结晶,船舶防水黑科技,早于西方一千年

来源:苏家酒窖 2020-04-02 11:28

慧正资讯:中国古人智慧结晶,船舶防水黑科技,早于西方一千年

在分享孙恩和卢循波折的起义事业时,小编曾经提到,卢循发明了八槽舰及其水密舱壁,对我国的航海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或许有些读者还不太清楚,八槽舰及其水密舱壁是什么,不要着急,本期文章小编带你们进行一次全面了解。

“八槽舰”,顾名思义,指的是一只船的船体有八个船舱,而分割八个船舱的隔壁称为“水密舱壁”。“八槽舰”可不仅仅只是一种船只造型设计,重点在于“水密舱壁”所起到的神奇功能——即使某个船舱破洞淹水,船舶仍可保证正常航行不会沉没。八槽舰的航区是从浙江沿海航行到广东沿海;又可从广东沿海航行到今北部湾以及今越南沿海。

11385343fbf2b211d93ba2136b51023e0dd78ea9.jpeg

“水密舱壁”示意图

水密舱壁这项发明,在中国是有渊源的,公元前16世纪的商时的甲骨文很清楚的告诉了我们这一点。甲骨文中“舟”字有多种写法,因其属于象形文字,从“舟”字可以看出它所表征的舟,是由纵向和横向构件组合成的。舟字的横线,代表什么呢?似肋骨,也似舱壁,二者必有其一,或二者兼而有之。

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发明水密舱壁借鉴了竹子的橫隔膜。

359b033b5bb5c9ea9d2afe9c75e8d10638f3b3c8.jpeg

竹子

美国一位科技史学者写道:“建造船舶舱壁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中国人是从观察竹竿的结构获得这个灵感的,竹竿节的横隔膜把竹分隔成好多节空竹筒。由于欧洲没有竹子,因此欧洲人没有这方面的灵感。”水密舱壁的产生过程与竹子的橫隔膜有多少联系,读者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水密舱壁”是中国人自己的一种发明创造,这是不可否认的。

中国古代发明了“水密舱壁”这一事实不仅仅体现文字记载的历史渊源中,更有出土古船的实物作为凭证。迄今虽然尚未发现过晋代或晋代以前的舱壁实物,但却发现有两艘唐代的古船拥有水密舱壁的型制。

其中一艘是1973年6月在江苏如皋发现的唐代木船。该船船长约18米,分成9个船舱,两舱之间设有水密舱壁。最长的船舱有2.86米,最短的为0.96米。

9345d688d43f87943420456173ca69f219d53afd.jpeg

唐代古船模型

另一艘是1960年3月在江苏扬州施桥镇发现的唐代木船。该船复原后长度约为24米,共分为5个大舱。扬州施桥唐船的结构坚实,制作精细,木板之间连接以榫头和铁钉并用,板缝处填以油灰,水密性良好。

d1160924ab18972b1a463eb9461c1c8f9f510a98.jpeg

唐代古船模型

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实证证明魏晋时期“水密舱壁”的存在。

中国发明的水密舱壁技术,具有三个重要的作用:第一,即使某船的船舱因为触礁导致破洞而进水,也能够及时抑制住进水问题,不至于殃及其他船舱,从而保证船舶还能正常行驶,不致下沉。这点好处解决了很多水上人员的心病,不用再过分担心水上事故;第二,船壳板、甲板因为有众多舱壁的支撑,增加了船体的刚度与强度,减少了倾覆风险;第三,舱壁为船体提供了坚固的横向结构,使桅杆得以与船体紧密连接,这也为中国古代帆船采用多桅多帆成为可能。

对中国的水密舱壁技术,马可·波罗有着详尽的了解,并将其传播到了欧洲。《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很多大型船舶有船舱十三个,用厚木板隔离开来,用于防范海险、船身触礁或撞到大型鱼类等导致海水透入的情形,这些事情中最常见的是海水从破损的部位流入船舶。当水手发现船身有破损的地方,就会立即将破损船舱中的货物搬到隔壁船舱,因为船舱的隔壁板非常结实而且不渗水,所以不用担心其他船舱进水,修理好船舱的破损部位之后就可以把移走的货物再搬回来。”

8ad4b31c8701a18bd33790833cfe600e2a38fe72.jpeg

《马可波罗行记》书影

使人惊异的是,这些做法马可波罗在公元1295年就写得很清楚,但没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完成于公元1444年的《旅行》一书中也写到这些做法。书中记载“这些船有好几个船舱。这样,如果其中一个船舱破裂,其他的船舱不受影响,船可以继续航行,并完成航行任务”。

西方的学者经研究认为,水密舱壁技术在中国发明和广泛使用已经上千年,欧洲才有人仿效中国的做法,时间大约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人中最先设计船舶水密分舱的是英国海军总工程师塞缪尔爵士。他曾受英国海军大臣之命,设计并建造了六艘具有一种新型结构的航海轮船,用分隔船舱来加固船的结构,并防止船沉没,“就像中国人那样”。

18d8bc3eb13533faf5c994d137029a1940345b2d.jpeg

李约瑟

用横向舱壁来分隔货舱的做法,科学技术史泰斗李约瑟写道:“我们知道,在19世纪早期,欧洲造船业采用这种水密舱壁是充分意识到中国这种先行的实践的。”

小编要赞扬八槽舰及其水密舱壁,这是中国人自主研究完成的古代发明,也是令中国人自豪的古代发明。西方人留下的这些或是学习效仿或是称赞的文字记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介绍完“八槽舰”和“水密舱壁”,我们再来谈一谈它的创作者。

关于“八槽舰”和“水密舱壁”的创作者,是存在争议的。在《晋书》的《孙恩列传》和《卢循列传》里,在《资治通鉴》中,都有很多关于孙恩、卢循两人率舰参与战斗的记述,而且两人均先后沉海而死,有着同样的命运。但是因为孙、卢在史书评价中属于“贼寇”之流,诸多文献并未记载卢循所建造的八槽舰,当然更不会褒奖或评价他们的功绩。但是,小编为何要坚持卢循是发明者呢?原因在于,在某些帝王的言行录里和某些帝王的纪传里,也出现了可以佐证卢循创造、发明八槽舰的记载。

a8ec8a13632762d04d13faa6003d6ffc503dc6d6.jpeg

《艺文类聚》书影

《艺文类聚》引《义熙起居注》曰:“卢循新造八槽舰九枚,起楼四层,高十余丈。”

《宋书·武帝本纪》在记述刘裕镇压卢循水军时,曾说卢循“别有八槽舰九枚,起四层,高十二丈”。

这里卢循所建造的八槽舰,应该就是用水密壁将舰体分隔成八个舱的舰船。船舶水密舱壁是中国的一项创造,其首创者是晋代起义军领袖之一的卢循,时间为公元5世纪之初。小编欢迎有不同意见的读者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共同探讨。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