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来源:沙特阿美 2025-08-13 14:39
1990年,中国与沙特阿拉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历史性事件为两国开启了友好合作的新纪元。次年,第一批沙特原油跨越万里海域运抵中国,标志着沙特阿美与中国能源市场的正式结缘。
过去三十五年来,这一伙伴关系从能源合作不断深化,逐步发展为覆盖整个能源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如今,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能源合作伙伴之一,目前沙特阿美在华投资项目总规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其中,沙特阿美投资占比超过900亿元。其业务涵盖市场支持、炼油与石化一体化、低碳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构建起从能源供给到产业协作的综合生态体系。
正如阿美亚洲中国区总裁纳迪尔·阿拉法杰在接受《今日中国》专访时强调:
“这段合作历程不仅是商业伙伴关系的演进,更是中沙两国战略互信的生动实践。”
从原油贸易到产业深耕
35年合作历程与里程碑项目
1991年,当第一艘载有沙特原油的油轮缓缓驶入中国港口时,沙特阿美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大幕正式拉开。三十余年间,公司以“稳定供应者”与“战略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实现了从单一原油贸易向炼化一体化、从市场参与者向产业链共建者的跨越式发展,在华业务布局呈现出清晰的阶段化演进特征。
2007年是沙特阿美在华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年,公司联合福建省政府、中国石化及埃克森美孚,共同出资成立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打造了当时中国东南沿海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之一。
同期,与中国石化合资成立的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同步构建起覆盖福建全省的成品油零售网络,首次实现了“炼化产供销”全链条布局。这种“合资建厂+本地运营”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能源贸易的单一框架,为外资企业参与中国炼化产业树立了合作典范。
2012年,沙特阿美将亚洲总部正式设立于北京,通过整合日本、韩国、新加坡及印度的子公司资源,构建起辐射亚太地区的能源贸易与投资网络。这一决策不仅强化了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协作效率,更奠定了其在东亚能源市场的战略支点地位。
数据显示,自2007年至2025年6月,沙特阿美连续18年保持中国最大海运原油供应商地位,过去十多年间,约4500船次阿美原油运抵中国,平均每一日约有一艘油轮从沙特港口驶向中国沿海。
“将亚洲总部设在北京,是我们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是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费市场,更是沙特阿美战略布局的核心枢纽。”
纳迪尔·阿拉法杰
阿美亚洲中国区总裁
2023—2024年,辽宁盘锦华锦阿美项目与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相继启动,后者包含1600万吨/年炼油装置、15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30万吨原油码头,标志着中沙炼化合作进入高端化、绿色化发展阶段。
战略契合与环境赋能
中国营商沃土上的合作范式创新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沙特阿美将中国称为 “确定性的绿洲”。纳迪尔·阿拉法杰说道:
阿美亚洲中国区总裁纳迪尔·阿拉法杰表示:“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定力,为跨国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预期,这是沙特阿美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仅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更在能源转型、科技创新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为沙特阿美等跨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市场开放,在能源领域逐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简化审批流程,特别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高端化工原料、低碳能源技术的需求与沙特阿美的战略方向形成强烈共振。
沙特阿美计划在未来十年将每日400万桶原油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中国是我们重点投资目的地。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石化产品第一大消费国和最大生产国地位,其市场需求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一半。自然成为其战略实施的核心区域。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尤为瞩目,当前占据全球80%的光伏组件产能、70%的锂离子电池产能,以及70%的电动汽车产量,强大的制造能力与技术创新实力,为双方在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2025年4月签署的延布炼厂扩建协议,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对接的标志性项目。作为沙特阿美(持股62.5%)与中国石化(持股37.5%)的战略合资项目,该项目将打造包括年产180万吨混合原料蒸汽裂解装置、150万吨芳烃联合装置在内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通过全产业链深度整合实现运营效益最大化。项目建成后,延布炼厂的优质石化产品供应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加强劲的产能支撑。
低碳转型与人才筑基
可持续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沙特阿美积极将自身“循环碳经济战略”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蓝图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合作向更具前瞻性的领域拓展。
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2022年沙特阿美在北京设立非金属材料创新中心,重点开发替代传统高排放材料的新型解决方案。在江苏宿迁,中心成功铺设全球首条再生塑料双掺沥青路面,以20%再生热塑性塑料替代传统沥青、50%再生热固性塑料替代填料,不仅使道路建设成本降低19%,更实现碳排放减少36%。
2024年11月, 沙特阿美与姚基金合作的“投入新可能,球场改造计划”项目,成功改造了位于北京的三块公共篮球场。该计划是由沙特阿美发起的一项倡议,致力于为中国篮球运动及社区篮球运动注入新的动力。计划采用创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对公众篮球场进行升级改造,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球场地板采用了回收塑料材料制作而成。
“投入新可能,球场改造计划”旨在展现先进材料在循环碳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沙特阿美通过体育运动全力支持中国社会与青年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人才培养方面,自1998年启动的“非雇员大学学位项目”已成为中沙人才交流的标杆。该项目每年从沙特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资助其进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中国顶尖高校攻读理工、工程及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2023年项目重启后,首批80名学生已入学深造。为深化人才培养实效,沙特阿美还与中国高校合作开展“实习+科研”合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机制,为双边合作注入持续动力。
从1991年的首船原油到2025年炼化一体化扩建,从传统能源合作到低碳技术协同,沙特阿美在华35年的发展轨迹,既是一家跨国企业的市场拓展史,更是中沙两国基于互信、互利、共赢原则的合作进化史。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沙特愿景2030”的战略框架下,双方正将合作推向新的高度,从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到产业链标准协同制定,从技术创新联合攻关到人才文化深度交融。这一伙伴关系的持续深化,不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稳定动力,更将为全球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彰显多边合作在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