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大涨44%!普利特LCP薄膜带来革新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8-26 09:55

8月21日,普利特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根据报告显示,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40.90亿元,同比9.06%;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43.94%。

 2.png

规模效应的边界突破:改性材料业务的战略转型

普利特改性材料业务作为公司的基石板块,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提升的关键转型。目前公司已在上海、浙江、重庆、湖北、广东、天津以及美国、泰国、墨西哥等地建立起12个生产制造基地,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制造业聚集区的生产网络。现有产能达50万吨,而包括华南总部40万吨基地、安徽马鞍山5万吨工厂和天津滨海15万吨工厂在内的在建项目,将在未来1-2年内释放55万吨新增产能,远期规划年产能将突破100万吨大关。

这种产能扩张并非简单的规模复制,而是与市场需求变化形成精准对接。2025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4%,达到752.0万辆,储能行业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50%,这些数据为改性材料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目前90%的收入仍来源于汽车行业客户,但正加速向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家电、二轮车、电动工具和机器人等多元领域渗透。这种客户结构的战略调整,不仅降低了对单一行业的依赖风险,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产品附加值提升的通道。

从地域布局来看,普利特的全球化生产网络正在发挥独特优势。美国南卡州、泰国春武里和墨西哥蒙特雷基地能够快速响应北美和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国内新建基地则重点服务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等新兴领域。这种"贴近市场"的布局策略,使得公司能够有效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挑战,同时充分享受不同区域市场增长的红利。随着马鞍山基地2025年四季度投产和天津基地2026年初达产,普利特改性材料业务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技术溢价的生成机制:ICT与新能源业务的双线突破

在ICT材料领域,普利特已构建起完整的LCP(液晶聚合物)材料产业链,具备每年4000吨LCP树脂聚合、5000吨LCP共混改性、300万平方米LCP薄膜以及1000吨LCP纤维的生产能力。这一产能规模在国内特种材料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LCP材料因其优异的耐高温性、低介电常数和尺寸稳定性,正成为6G通信、AI服务器和人形机器人等高端领域的关键材料。

1 - 鍓⬜湰 (2).jpg

随着6G技术研发进入关键阶段,太赫兹波段通信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LCP材料在高频高速通信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持续扩大。同时,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为LCP材料开辟了新的应用空间,仅特斯拉Optimus就需要40个以上的伺服电机,每个电机都离不开LCP材料制造的精密连接器。普利特在LCP材料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使其能够深度参与到下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产业革命中,为公司贡献技术溢价。

1 - 鍓⬜湰 (3).jpg

新能源业务的突破更能体现普利特的技术创新能力。子公司海四达已形成15.32GWh的锂电池年产能(圆柱2.83GWh+方形12.49GWh),并在马来西亚建设2.5GWh圆柱电池项目,进一步完善全球化产能布局。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公司成立广东海四达钠星技术有限公司,其46145-15AH、71173208-160AH等产品已实现大批量出货,签约订单金额突破2亿元,更获得海外客户不低于1GWh的钠离子电池模块采购订单,在行业60GWh规划产能的背景下抢占了商业化先机。

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更具战略意义。2025年上半年,普利特在海四达珠海基地实现全球首次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量产,填补了国内大容量半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空白。这一成果与孚能科技等行业领先企业的进展基本同步,显示公司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处于第一梯队。公司同时规划全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并布局固态钠离子电池开发,形成了"钠电商业化+固态技术突破"的双轨发展格局,为新能源业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技术基础。

产业生态的价值重构:从规模红利到技术红利的跨越

普利特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的深层意义,在于展现了一家传统材料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重构产业价值链条。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的核心原因,是高附加值产品在营收结构中的占比提升,以及技术创新带来的议价能力增强。改性材料业务从传统汽车领域向新能源、储能领域的延伸,ICT材料在6G和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以及新能源业务在钠电池和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共同构成了公司从规模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型的战略路径。

在产业协同方面,普利特构建的"材料-器件-场景"垂直整合模型正在发挥效应。LCP材料在电子电气领域70%的应用占比,与公司改性材料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形成协同;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能力与储能市场50%的增长预期形成共振;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备电领域的应用则与改性材料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形成互补。这种跨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不仅降低了整体运营风险,更创造了独特的产业生态价值。

全球化布局是普利特应对产业链重构的重要战略。从国内12个生产基地的区域覆盖,到美国、东南亚、墨西哥的海外布局,再到马来西亚新能源基地的建设,公司正在构建一个能够快速响应全球市场变化的弹性供应链。这种布局不仅有助于规避区域贸易壁垒,更能贴近目标市场捕捉新兴需求,为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提供了地理保障。

展望未来,随着马鞍山和天津改性材料基地的投产、LCP材料在6G商用进程中的放量,以及钠离子电池海外订单的交付和固态电池技术的持续突破,普利特有望在2025-2026年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公司正在经历的从传统材料供应商向先进材料与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不仅重构了自身的盈利模型,更为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在材料革新与能源革命的时代浪潮中,技术创新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动力。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