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说·对话榜样 | 黄丽梅:六载融合深耕路,善治燃灯筑未来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9-01 09:38

慧正资讯,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北新防水在行业变革中砥砺成长,既见证时代变迁,更铸就自身辉煌。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勤勉坚韧的奋斗者:他们以平凡之躯成就非凡,用坚守担当、奉献传递力量,在各自岗位用心履职,以青春热血浇筑企业根基,让奋斗成为人生底色。值此北新建材成立46周年,我们推出"奋斗者说·对话榜样"专题,通过真实故事展现平凡岗位的非凡力量,致敬每一位与北新共成长的奋斗者!

今天,让我们走近北新防水西南公司副总经理黄丽梅,听听她的心声,与我们每一位助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奋斗者们共勉。1.jpg

对话1

作为六年前,蜀羊与北新联合重组的亲历者,当时您如何理解这次战略重组?从单纯行政、人力资源管理到如今集团化综合管理,这6年间您主导完成了很多转型,哪个案例最让您有成就感?

黄丽梅:重组前夕,我曾写下一篇随笔,内容摘要是:俯瞰整个行业图景,会发现今日防水江湖是民企的天下,国有资本的身影寥若晨星。这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保障而言,似有隐忧。民企在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深层认知上,或难做到义无反顾地满足那些核心、苛刻的需求。因此,国有力量适时注入,必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由民企数年的充分竞争所驱动,确为行业带来了显著发展。然而,经济学也告诉我们,过度的竞争,难免滋生无序乃至恶性的市场行为。此时,需国央企这艘巨轮驶入,以其规范的航迹、稳健的航向,涤荡浊流,为行业的未来擘画更清晰的蓝图。当然,我们也无法回避重组必经的阵痛期。不同文化的碰撞,必然带来短暂的迷茫与不适。但,若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山海,这些暂时的“磨合之痛”,与未来宏阔的发展航道相比,不过是航行中必须跨越的几道浪涌。

2.jpg

距离重组已六年,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重组非权宜之计,而是时代命题的必然应答。国家战略的托底需求、行业生态的净化呼唤、企业突破的动能渴求,三重浪潮在此交汇。真正的重组,是站在山巅为未来布局,而非困守谷底为生存挣扎。

从单纯工作到集团化综合管理,面对的各种变化和调整,如同航行时调整航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瘦身健体”,因为那是一场极限压力测试,目标清晰而残酷:优化冗余结构,同时为寒冬储备能量。没有额外投入,唯有依靠专业知识的提前布局规划和坚定的信念扛住重重压力。当最终在西南两基地实现1000余万元的成本节流时,不仅卸下了重负,更锻造出一支精干、敏捷的队伍——这也是后来穿越2022年之后经营严冬最珍贵的“御寒衣”。

对话2

您如何理解“职能部门创造价值”这个概念?能否分享通过管理创新为企业节省成本、提升效率的典型案例?

黄丽梅:相比销售、生产等直接产出可量化结果的部门,职能团队常常处于“高投入、低显性产出”的困境。工作汇报时缺乏硬性数据支撑,容易显得不够“掷地有声”,确实是我们普遍面临的挑战。

但职能部门的价值,从“合规、支持、赋能”三个方面来讲,却是有着巨大的隐性作用。以招聘为例:一位具备专业洞察力和精准人才画像能力的招聘专家,能为公司甄选出顶尖的销售人才。而顶尖销售所创造的营收,往往是普通销售的数倍——这背后是HR专业价值的杠杆式放大。再看行政管理:其对重大决策执行的闭环管理和刚性督办,恰恰是在对抗人性中的惰性,行政的持续跟进,正是确保从宏图到细节高效落地、价值无漏损的关键保障——这本身就是在间接创造巨大的运营价值。

3.jpg

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是我们近年来管理创新的核心发力点之一。如2025年我在西南基地规划了“成本专项提升活动”。该活动采用主题化、周期化运作模式,每两个月聚焦一个专项领域,通过“目标宣导-全员赋能-过程督导-闭环复盘”的PDCA循环机制,实现节约行为的持续固化与深化。其价值远不止于表面,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重塑了组织的成本文化,将精益理念固化于员工思维中,让员工养成节约的习惯,从而渗透至原料管控、能源管理等核心运营环节,最终转化为显著的、可持续的财务贡献——其累积效应带来的年度成本优化空间是战略级的。

对话3

西南公司的助学项目是防水板块中的明星公益项目,作为“品牌制作人”,为什么选择教育捐赠这个公益方向?在推进捐赠项目过程中,如何确保公益活动与企业发展战略形成良性互动?这些社会公益行动给企业品牌建设带来哪些可见的变化?

黄丽梅:助学项目背后是深刻的双重考量:其一,通过设立奖学金,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标杆,为农村学子注入强大信心,激励他们通过奋斗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二,通过建设图书馆并持续更新适龄读物,致力于为孩子们打开一扇“认知世界的窗口”,激发对广阔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探索欲——这是在心灵深处播撒长远影响力的关键。

4.jpg

作为项目的发起者,我坚持亲赴每所学校的每次活动。这不仅是对活动的重视,更是为了与孩子们建立深度连接。数次给孩子们分享我个人的成长历程,传递一个信念:农村背景不是局限,而是锻造坚韧品格与奋斗精神的独特土壤——关键在于如何将“势能差”转化为“进取心”。助学项目的更高价值,在于通过面对面的精神共鸣、持续的价值引导,在年轻心灵中深植“奋斗的基因”与“信念的锚点”。

从企业核心战略与属性出发,我们肩负双重使命:一方面为国家“建造美好”提供卓越材料;另一方面为国家“培育未来”提供赋能支持。这二者共同构成了我们对“国之重器”责任的诠释。

5.jpg

十二载公益深耕,来自受助家庭的由衷感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希望之光,远胜于任何有形回报。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次身着工装外出时的偶遇。一位路边摊主认出了我工装上的标识,他动情地告诉我:“北新防水好!感谢你们啊,我女儿连续三年获得你们的专项奖学金。她说要以那位常来学校、姓黄的北新阿姨为榜样,立志成才,报效社会。”这份来自基层最朴素的认同,瞬间让我体会到十二年来坚持的意义——我们播撒的不仅是物资,更是点燃了改变个体命运、反哺社会建设的火种。

助学项目的价值维度还在持续拓展。经年累月的坚持,在项目所在地的政商两界形成了显著的品牌共振效应。政府多次工作会议上,主要领导均特别提及北新的助学实践。一位领导的评价令我深省:“一年易,十载难。这背后是超越商业逻辑的长期主义情怀,是将“善行”做到极致的恒心,更是企业匠心精神在社会责任维度的生动投射。”

这份坚持,已内化为北新品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无声地诉说着:我们对品质的执着,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烙印在对国家未来的每一份耕耘之中。

对话4

除了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您个人也没有停下追逐进步的脚步,据悉您每两年就会树立一个学习目标并付诸行动去实现,这些年您在专业上的学习也从未停息,为什么学习目标清晰聚焦于专业呢?在您看来,企业平台与个人发展应该形成怎样的共生关系?

黄丽梅:我始终将学习视为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而个人成长与平台又是相互共生的促进关系,当有了清晰的方向,驱动力也随之出现。我的学习方向也很明确:兴趣驱动是内核,工作赋能是外延。幸运的是,我的职业兴趣与工作高度契合。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表明,当职业兴趣与工作内容深度耦合时,个体将展现出更强的专注度、创新爆发力与持续内驱力,有效规避职业倦怠。我通过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点,在解决实际管理难题中获得深层满足,进而形成“学习-应用-验证-迭代”的正向增强回路。

6.jpg

这种“学以致用”的模式,不仅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与产出质量,其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又会反哺学习热情,形成个人能力跃升与组织绩效改善的双赢格局。尤其在企业平台持续扩张的背景下,个人发展通道与学习疆域也将同步拓宽——个人成长与组织进化,本质上是相互成就的共生关系。

对话5

如果用三个关键词定义“奋斗者”,您会选择哪三个?为什么?对于青年员工,您会建议他们如何在岗位上践行奋斗者精神?

黄丽梅:我会选择:内驱的热爱、坚韧的定力、深植的责任。

7.jpg

“热爱”是点燃卓越的原始火种,它是激发深度内驱力的核心引擎。当个体真正认同并渴望达成目标时,其投入的强度、思维的活跃度与最终成果的能级,将远超被动执行的状态。

“坚持”是穿越周期抵达彼岸的战略定力。任何有价值的征途都布满挑战,关键在于:在方向审慎抉择后,便需以不可动摇的决心拥抱过程。

“责任”则是驱动卓越的隐性基石。正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冰山模型”所揭示:决定长期绩效差异的,往往不是水面之上的显性技能,而是深藏于水面之下的品格特质与担当精神。

对青年员工的成长有三点寄语:第一, 务实精进,拒绝悬浮。设定“跃起可触”的阶段性目标,聚焦于此。第二, 践行“事业心态”。 以高度的自主性与责任感驱动行动,成果自会彰显。第三, 相信“时间的杠杆”。在正确道路上持续耕耘,不要着急,坚持努力,结果终将不负。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