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英力士环氧核心装置关停 谁“逼停”了欧洲的化工厂?

2025-10-15 11:40

10月6日,英力士发布公告称,将关停其位于德国莱茵贝格的两处关键装置,裁撤约175个工作岗位。这两套装置主要用来生产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的核心原材料)、氯气、烧碱等原料。

10月7日,英力士再次发公告称,将对其位于英国赫尔的乙酰基工厂裁员20%,该工厂是英欧地区醋酸、醋酸酐等化学品的最大生产基地。

此外,英力士还计划关停位于德国格拉德贝克的苯酚工厂(苯酚65万吨/年、丙酮40.9万吨/年);关停位于德国科隆的环氧丙烷和丙二醇生产装置,并将于2026年退出欧洲化工理事会的相关工作组。

这一系列收缩举措并非孤立的企业调整,10月,盛禧奥宣布永久关闭意大利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线,陶氏公司确认将逐步关闭其在比利时、德国和英国的数家工厂。这一些列关停举措正背后是欧洲能源危机、成本飙升、监管趋严与全球竞争格局剧变的合力冲击。

欧洲化工产业的结构性危机

当前欧洲化工产业所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危机,其根源首先在于高昂的能源成本。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供应链震荡余波未平,天然气等关键能源价格虽从峰值回落,但相较于拥有廉价页岩气的美国或坐拥资源红利的中东,欧洲化工企业依然背负着沉重的成本劣势。化工生产是能源密集型产业,能源成本直接决定了其国际竞争力。

其次,日益严苛的气候政策与相关税费构成了另一重压力。欧盟“绿色协议”及其配套政策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与运营开支。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虽旨在保护区内产业,但在过渡期内,本土生产企业仍需为碳排放支付高昂代价。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持续高位,以及地缘政治带来的贸易壁垒与不确定性,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这些因素叠加,导致欧洲化工产能的竞争力急剧下滑。关停已非个别企业的无奈选择,而是蔓延至全行业的普遍现象。从英力士关停的环氧氯丙烷、烧碱、苯酚、丙酮、环氧丙烷,到盛禧奥退出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再到陶氏调整的聚醚多元醇、乙烯、氯碱等,受影响的产品范围覆盖了基础化学品、关键中间体乃至下游材料,标志着减产态势已从上游烯烃领域向全产业链蔓延。据行业评估,欧洲已有超1500万吨/年的化工产能被列入关停计划,其产业根基正在被动摇。

全球化工格局正在重构

欧洲化工产业的困境,与全球其他地区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加速了全球化工格局的重构。

亚洲的强势竞争:中国化工行业仍处于大型企业扩张周期,2025年,中国化工行业总产值已突破19万亿元,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17.8%。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以及持续的技术进步,其产值增长速度远快于欧美,并在诸多大宗化学品和高端材料领域与欧洲化工巨头形成激烈竞争。印度化工产业则如一颗迅速崛起的新星,凭借人口红利、市场潜力和政策支持,发展驶入快车道。

鍥剧墖1.png

中东的资源赋能:中东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油气资源禀赋,不断加大在化工领域的投资。沙特“2030愿景”、阿联酋“工业4.0战略”等国家政策,强力推动其从传统原油输出地向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制造中心转型。近年来大手笔投资频现,使其在全球基础化学品和中游中间体市场上的成本优势愈发凸显。

需求中心的转移:欧美等传统化工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复苏缓慢。而新兴市场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消费升级,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未来,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下,新兴市场对高端化工产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成为拉动全球化工贸易增长的主要引擎。

2025鏂?(1).jpg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