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火 建筑外墙防火安全再响警钟

来源:慧正资讯 2025-11-28 17:55

慧正资讯,香港大埔屋邨宏福苑的严重火灾已造成44人遇难、45人受伤及多人失联的惨痛悲剧,以生命为代价再次敲响了建筑外墙消防安全的警钟。

根据香港警方调查,建筑物外墙使用的保护网、防水帆布和塑料布均涉嫌不符合防火标准,而大量用于包封窗户的易燃发泡胶(聚苯乙烯泡沫)更被怀疑是火势急速蔓延的"帮凶"。尽管案件不排除刑事可能性,但这场火灾无疑暴露了建筑外墙在材料选择与施工监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现行标准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

195f76df-cd75-4037-a773-32b978c20858.jpg

类似的安全隐患在国内同样不容忽视。2025年10月,沈阳一在建楼盘因施工不慎引发火灾,大量易燃的保温板被引燃,近四分之三的外墙被熏黑。同年2月,河北石家庄一高层住宅外墙保温材料起火,火势在几十秒内从底部窜至顶层,形成立体燃烧。更早的2024年12月,山东荣成某在建冷链仓库因保温材料起火,夺去两条生命。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共同指向一个严峻问题:外墙材料的防火性能,直接决定了火灾的蔓延速度与扑救难度,是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关键防线。特别是在老旧社区,消防设施陈旧、防火门失效等问题与不合格的外墙材料相互叠加,进一步增加了火灾风险。更危险的是当外墙存在脚手架、防护网等结构时,其与墙体之间的空隙会形成天然通风管道,一旦底部起火,火焰能以每分钟三层楼的速度急速上窜,进一步增加了逃生难度。

防火标准体系:筑牢建筑安全防线

我国已建立完善的建筑外墙材料防火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材料按燃烧性能分为A级(不燃)、B1级(难燃)、B2级(可燃)和B3级(易燃)四个等级,其中B2、B3级材料严禁用于建筑保温工程。《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作为最新强制性规范,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和100米以上住宅必须使用A级材料,100米以下住宅不应低于B1级。

市场上主要阻燃材料包括四类:无机不燃材料,如岩棉板、发泡水泥板,具有A级不燃特性;有机难燃材料,如阻燃处理后的聚苯板,通过添加阻燃剂达到B1级;复合阻燃系统,如保温装饰一体板,通过材料复合提升系统防火性能;防火涂层与涂料则通过表面涂覆形成保护层。这些材料基于吸热冷却、覆盖隔绝、气体稀释和抑制链反应等科学原理实现阻燃。目前广泛应用的外墙阻燃涂料中,膨胀型防火涂料遇火能形成致密炭层,非膨胀型则依靠自身高耐火性实现防火。针对有机保温材料的阻燃液也能有效提升其防火等级。

技术密集突破 防火效能显著提升

面对标准与执行之间的差距,以及传统保温材料的固有风险,行业正积极寻求通过技术创新来破局,其中,保温装饰一体板因其在安全、节能和美观方面的综合优势,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在保温装饰一体板领域,技术创新正推动材料性能实现从"可燃"到"难燃"乃至"不燃"的跨越式发展。面对传统XPS板、EPS板等有机保温材料存在的易燃隐患,行业通过复合阻燃技术成功开发出达到B1级难燃标准的复合保温板,在保持优异保温性能的同时实现了低烟排放和抗高温歧变等关键性能突破。

在此基础上,中国林科院研发的"不燃无机纤维高压装饰层积板"通过新产品鉴定,以A级不燃性能与卓越装饰效果的完美结合,成功填补了高装饰性不燃材料的市场空白;与此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酚醛泡沫复合板材的创新改良,在保持材料难燃、低烟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特殊工艺显著改善了材料脆性,使其适用温度范围得到有效拓宽。这些突破性进展共同推动着保温装饰一体板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持续演进。

此外,防火涂层技术也同步取得重要进展。东北林业大学开发的有机-无机杂化膨胀型防火涂层表现尤为突出,仅需涂覆100微米即可使基材达到UL-94 V-0阻燃等级,总热释放量降低89.1%。与此相呼应,西南林业大学研发的超强阻燃竹基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高达54.4%,在普通空气中极难点燃,展现出卓越的防火性能。

在技术突破的同时,环保型阻燃材料的研发也取得显著成果。德国科研团队开创性地利用植物纤维素与矿物材料,开发出新型环保防火塑料,不仅达到UL94 V-0标准,还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化学毒性可控和废弃可降解。这类材料的问世,标志着阻燃材料正朝着高效环保双轨并进的方向发展,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新的可能。

这些新材料与新技术的集中涌现,标志着阻燃外墙材料正朝着高效、智能、美观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迈进,为提升建筑本质安全水平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